瀘州高新區“多措并舉”推進“環保管家”服務項目;溫州在甌海環保重點監管區域電鍍園區內形成“環保管家”服務;安陽將引入當前先進的信息化環境管理平臺以及“環保管家”管理模式,完善園區生態環境管理體系;余姚引入第三方“環保管家”……
最近一段時間,有關“環保管家”的消息經常出現。在網上搜索“環保管家”這一關鍵詞,百度顯示詞條多達46.6萬個,谷歌也有26萬個。有人疑惑不解,這個“環保管家”到底是何方神圣?
說的直白一點,“環保管家”就是一種最近幾年興起的第三方,屬于傳統的升級衍生業務。有關環保管家的服務內容以及服務范圍等,一系列政策法規文件都有提及。
“環保管家”濫觴于2014年。這年12月,國務院辦公廳發布《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》(國辦發〔2014〕69號),提出“委托環境服務公司探索污染治理的新模式,鼓勵地方政府引入環境服務公司開展綜合環境服務。”
2016年4月15日,原環境保護部印發《關于積極發揮環境保護作用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意見》(環大氣〔2016〕45號),正式引入“環保管家”概念,明確提出:
“推進環境咨詢服務業發展,鼓勵有條件的工業園區聘請第三方專業環保服務公司作為環保管家,向園區提供監測、監理、環保設施建設運營、污染治理等一體化環保服務和解決方案。”
2017年8月,原環境保護部印發《關于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實施意見》(環規財函〔2017〕172號),進一步提出“要鼓勵第三方治理單位提供環境綜合服務,培育企業污染治理新模式”。
尤其是到了2018年,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審核通過了對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》的修改,環評資質被取消,消息一出,直接把“環保管家”推向了高光時刻。
一方面環評資質取消后,諸多環評技術服務機構的生存問題;另一方面是系列政策對“環保管家”的大力扶持。古人說“時勢造英雄”,現在的情況是時勢把環評技術服務機構和“環保管家”撮合到了一起。
越來越多的大型環評技術服務機構,開始嘗試采用按需定制的服務模式,逐漸由單一的環評技術服務向以"環保管家"為核心的環境綜合服務發展。
“環保管家”的服務對象包括生態環境部門、企業、園區、政府等,可以提供專項定制的咨詢及工程技術服務,包括項目立項、規劃選址、環評、排污許可、環境監管、設備采購、政策解讀、設施運營等“一站式”的環保服務。
在環保產業迅速發展的宏大背景中,以第三方治理、綜合環境服務、“環保管家”服務為核心的現代環境服務產業體系加速形成。根據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的數據,2015年后,環境服務收入超過設備、裝備、產品收入,至2018年環境服務收入在環保產業收入總額中的占比約60%。
剛剛起步不久的“環保管家”雖然目前還存在體系不健全、服務效率低、智能化程度低等短板,但在環境服務業的“黃金時代”中,未來發展值得期待。